围棋终局结果的判定,除了胜负和三种局面以外,还可以用数值和单位来表示结果量,这是围棋不同于其他棋类的特殊之处,这种特殊为规则用贴子贴目来制约和平衡先行效益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说,贴目贴子的目的是形成相对公正公平的竞赛环境条件的话,那么这种规定本身是否公正公平,是否科学合理,大有讨论余地。
首先,从辩证的角度看,有利必有弊,如果有先行之利,必有后下之弊;但同时是否有先行之弊后下之利存在呢? 位值研究显示,在棋盘上存在以天元为中心且相交于天元的四条对称轴,即2条对角线和与棋盘边界垂直且通过天元的2条垂线,每条对称轴均将棋盘分割成全对称的两部分,这4条对称轴同时把棋盘分割成全等的8个区域。在棋盘上的任一棋形,通过旋转和翻转后,共为8种表示形式。同理反之,棋盘上的任一棋形通过旋转和翻转后,与另一棋形重合,实际上为同一棋形。
天元是棋盘的中心,且为棋盘上唯一的非对称点,除天元外,棋盘上的任一位点,我们总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称点。棋盘的对称性是模仿棋存在的基础,而天元是破坏和反制模仿的唯一着点。从开局后模仿棋每一回合(各下一手)的实践结果看,双方的影响值完全相等,即先行的黑方不可能取得先行的效率和利益。所谓先行效益,是因为后走一方着点选择的非对称性造成的,而非对称性着点选择的效益,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大于或小于对称性着点。
围棋棋盘的结构决定点位是对称的,同时点位的价值也是对称的,而不是以价值大小依次排列的。后下一方对非对称性着点的选择,由棋手的实战水平所决定,由棋手对围棋的认识和理解所左右。着点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棋手,先行一方只掌握了着点的先行选择权,而先行效益并不是先行选择权的必然结果,即拥有先行选择权不一定得到先行效益,此理已由黑棋负局和让子局无数次得到验证。 拥有先行选择权而始终保持着点正确选择的棋手是强大的棋手,后下一方选择对称性着点同样强大,模仿棋中的模仿和反模仿研究,是围棋棋艺还有待挖掘和实践的处女领域。选择模仿棋省时省力省心是后下之利,与先行效益相反,等待和利用先行方的非正确着点选择,则是后下效益。
就模仿棋而言,如果黑棋先行不选择天元,那么是否选择模仿棋的选择权在白方;如果黑棋选择天元,则选择模仿棋的选择权在黑方。仅此而论,黑棋的先行效益仅在于先行选择权,先行选择权的效益仅在于天元与其他点位的差异。可以预见,围绕天元位置,将出现全新的天元定式,新世纪将是围棋的天元世纪。 其次,现行的贴目贴子数量在形成历史上,有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其解释为人们对先行效益认识的提高,不如解释为围棋基础理论的滞后和缺失,以及对围棋基础理论研究的忽视和放弃来得更为恰当。
我们知道,现行的贴目贴子数量的依据不是可验证的理论计算结果,而是根据部分职业有段棋手实战采样统计的结果。也就是说,贴目贴子数量的确定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但历史和科学告诉我们: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如果今后实战采样的统计结果显示白棋胜率大于黑棋,那贴目贴子的数量就要往回改。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而且因为大量中盘胜负棋局的出现,使采样统计难度增加而更缺少说服力。 围棋棋局的变化襄有“千古无同局”之说,实际上正常棋局的变化数是个近乎无穷而无法准确统计的天文巨量,采用座子制的古棋和现代围棋也有很大区别,围棋虽然有数千年的悠远历史,但曾经的变化也只是所有变化中的很小一部分。
由于棋盘上对称点的存在,人们可以使棋局局面在每一回合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从对局行棋的全过程看,随着可选择位点的减少,行棋价值是渐减趋小的,直至盘面上仅剩单官为止。因而棋局的变化,由于棋手不同和选择点的不同,因人而异,因局而异,因时因地因天而异,具有不可统计性,从而使统计结果缺乏可靠充分的科学依据。 围棋对局说到底是两位人类棋手综合实力的竞技,影响胜负的非围棋因素,可能要大于围棋因素,竞赛的结果只说明棋手综合实力的差距。用极少量的人为因素的棋局统计结果,来证明和计算围棋巨量变化的先行后下效益差距,至少缺少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依据。难怪半个世纪前的日本,也有“贴目非棋”的反对之声。有趣和值得期待的是:围棋先行后下的效益差距,最终将由电脑棋手来计算和验证。 再者,贴目贴子的数量除了要承担制约和平衡先行效益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制约和棋的功能。众所周知,棋盘上是点不出半目和半子的,更点不出1/4子来,半目和1/4子都是人为计算的结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棋的产生。
但这里却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整数贴目的理由是为了竞赛条件的公平,即为了使双方的权利保持平衡,而半目是为了制造不平衡,使竞赛分出胜负。而且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制约和棋的责任必须由先行的黑方承担? 如此和谐地溶矛盾于一体,除了现代围棋,大概在其他竞技项目中绝无仅有。在日本,由于历史上有和棋胜与多目胜的等级差别,人们还容易理解设置半目的理由,在中国没有历史原因,依瓢画葫芦,做法未免牵强。其实,只要承认黑先效益的存在,如果出现子数相等的局面,要防止和棋的产生,规则规定黑胜白负即可,1/4子之设,可属多余的盲目引进。 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等棋类竞技,以及其他体育竞技运动项目,基本都采取交换先行权的办法来平衡制约先行效益。围棋竞赛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办法,用增加对局数和交换先行权来为竞赛创造公平条件,用局面差异和数值差距来决定优胜者。虽然可能增加比赛强度和竞赛成本,但消除一局定胜负的偶然因素,相比用贴目贴子来制约平衡先行效益,应该更容易为棋手所乐意接受,也更公平公正,更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