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上原理和原则,再看前面曹志林八段的案例,我们就不难得出应有的正确胜负结果,曹八段的对手肯定没有输给曹八段,而是输给了规则。虽然出现那样案例的概率很小,王元八段是以幽默和珍奇作为结论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只要规则上的缺陷和漏洞存在,概率再小,也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春兰杯和永达杯王中王战中出现的强行打劫收后案例,正是合法地利用规则的缝隙,再次证明客观规律的科学意义及其严肃性,使人感到常常有些事情并不都是那么幽默有趣。 强行打劫收后暴露了规则内在逻辑的缺陷:一方面,对局中连着两手是严厉禁止的,那怕是无意的;另一方面,连着两手又是允许的,那怕是故意的。
对局一方使用虚着放弃着手,是基于再着子无利可得,甚至会有损失的考虑,是自愿的行为,是属于应有权利的范畴,因而应为规则所允许;而强行打劫收后的对手放弃着手是被迫的,因为无棋可下,着子反而遭受更大损失,和自愿放弃着手有根本区别,所以打劫收后也属不当得利,应为规则所禁止,而杜绝此类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其无利可图。
1964年的中国围棋内部规则曾经有过黑方收后贴子的规定,但在引进日本黑先贴目制后,黑方收后贴子的规定被取消了。原因在于贴目制到了我们这里变成了贴子制,围棋的基本计量单位变大了,在黑先贴2又1/2子时,和棋的可能性很大,和棋在多人赛制中显然不利于竞赛组织编排,也不利于整体围棋水平的提高。而当黑先贴2又3/4子和3又3/4子时,黑收后贴子与黑先贴子的意义和区别被混淆了,请看: 1.黑收后得184子,贴还2又3/4子,得181又1/4子,胜3/4子。再贴还1/2子,胜局不变。 2.黑收后得183子,贴还2又3/4子,得180又1/4子,负1/4子。再贴还1/2子,负局不变。 3.黑收后得185子,贴还3又3/4子,得181又1/4子,胜3/4子。再贴还1/2子,胜局不变。 4.黑收后得184子,贴还3又3/4子,得180又1/4子,负1/4子。再贴还1/2子,负局不变。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不影响胜负局面,黑收后贴子变得没有意义了。在增加了贴子数量的新规则中,再为没有意义的问题作专门明文规定,似乎毫无必要。
其实,抛开贴子贴目,回到初始状态,问题就比较明显:如果盘面没有带眼双活的特殊情况,黑白目数相等时,收完单官黑方应得181子。分别使用中国规则和日韩规则,一样的局面,胜负的判断却是不一样的,按日韩规则为和棋,按中国规则黑方却成了胜局。黑方贴还1/2子后为180.5子,两种计算方法才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由此可见初始状态的判断不同,是规则因素,而非方法之过。如果贴目贴子的目的是抑制和平衡先行效益,形成相对公平的竞赛环境条件的话,在引进贴目制的同时,又废止对黑先收后的规定,却恰恰走向了其反面。 围棋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为参加竞技的选手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规则环境是必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围棋普及和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更是制定规则的目的和目标。 造成黑收后贴子的意义被忽略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计算判断方法计量单位的差异区别,把黑棋收后视同于黑棋先行附带权益是根本原因。计量单位大以及价值在行棋过程中难以统计,是以子为计量单位的数子法的主要缺陷。实际事实是,即使采用中国规则的比赛棋局,棋手在形势判断和官子计算时都是采用计目而非数子。 作为胜负判断依据,黑棋收后贴子在现行的贴子规则下的作用极其有限,几乎不会对绝大部分的棋局产生胜负局面影响,而只改变部分棋局的胜负数值。但是我们却由此可以在相对准确和公平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子”与“目”的关系,并展开讨论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