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六超时代日本围棋的辉煌,韩国围棋从 1989 年曹薰铉战胜聂卫平夺得第一届应氏杯 冠军开始才逐步进入人门的视野。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 应该说韩国围棋对世界 围棋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大大开拓了局部的变化、提高了局部的算路,局 部套路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使得现代围棋跳出了日本围棋的讲究棋形和一般分寸的 思路,向更精确更有效而不拘泥于棋形的方向发展。
韩国围棋的代表性人物包括老一辈的四大天王、不败少年李世石以及新一代的“牛犊帮”等。 由于发展时间短,而且韩国围棋崛起的时候国内的“围棋热”已经渐渐降温,国内出版的韩国 棋手对局集较少。不提新一代的“牛犊帮”,即使是在世界棋坛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曹薰铉李昌 镐师徒,对局集也不能算很多,刘昌赫徐奉洙等名手的对局集则更是几乎找不到,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大缺憾。 《曹薰铉》 (9 分,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书是最早的关于曹薰铉的棋谱集, 该书共分三章, 较详细的介绍了曹薰铉早期的围棋生涯和对局谱, 书中的棋谱大都不是老曹 的名局,但如实地反映了老曹早期的棋风和水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书中的序是 朴治文写的《和风"快枪》 ,可读性非常好,也比较精确地描述了老曹的棋艺风格。蜀蓉棋艺 出版社计划出版的“韩国四大天王对局集”实际上只出了《曹薰铉对局集》 (9 分)和《李昌 镐对局集》 (9 分) ,讲解虽然简单,作为查询资料还是不错的。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围棋巅 峰丛书“包含《曹薰铉纹枰论英雄》 (8.5 分)和《李昌镐对局谈胜负》 (8.5 分) ,都是在韩国 《围棋月刊》 上连载的讨论话题。 前者是曹薰铉的访谈录, 中间穿插了一些棋局的关键场面, 由老曹进行点评,不能算是棋谱集;后者则选择了 19 盘对局由李昌镐进行详细分析,这些 对局大部分都是曹李师徒之间的对局, 不能算是李昌镐的代表作, 有些对局甚至不是李昌镐 下的。 但书中的棋谱是完整的, 可以用于打谱学习。
曹李师徒的名局细解有书海出版社的 《曹 薰铉决战十三局》 (9.5 分)和《李昌镐决胜十三局》 (9.5 分) ,由曹李自选自评十三局棋, 所选棋谱都是大赛的重要对局, 而且非常精彩, 讲解风格与名局细解大不相同, 但也很细致, 看完一局的感觉是该搞清楚的都搞清楚了, 搞不清的可能以后也难搞清了, 总体来讲是很有 收获的。本套书内容与印刷俱佳,是近年来最好的韩国棋手对局细解书。 《我的哥哥李昌镐》 (9 分)是《围棋天地》2005 年的增刊,由李英镐执笔,书中较详细地记述了 2000 年之前 李昌镐的围棋生涯和一些趣闻轶事, 还附有大量的图片和一些重要的棋谱, 是一本不错的传 记书。不过与李昌镐的棋风类似,本书并没有什么奇峰突起的故事,内容也相对平淡。 《战 神曹薰铉:我对围棋的畅想》 (8.5 分,东方出版社)一书的时间跨度更大,几乎就是曹薰铉 的围棋人生,但可读性要差一些,没能充分表现围棋皇帝多姿多彩的一生,特别是对老曹的 一些关键对局的记述不够精彩,而且没有棋谱参考。 赵之云先生的《韩国围棋妙局精赏》 (9.5 分,上海书店出版社)以韩国棋手为主线,搜集了 1941 年到 1994 年间的几十局重要对局,讲解是一贯的赵氏风格,不算详细但很到位,棋局 的关键之处一一点到, 适合业余棋友打谱学习。 程晓流先生的 《韩国超级棋星名局赏析》 (9.5 分,人民体育出版社)选了 20 世纪的十位韩国代表性棋手,每位棋手又选择代表性的一局 进行详解, 不仅能从中看到韩国各位高手不同的棋艺风格和精湛技艺,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 解韩国流能够风靡世界棋坛的奥秘。 现在, 韩国棋手的棋谱和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冲段少年的教科书, 相对而言国内翻译韩国围棋 的作品实在太少了。 希望各个出版社能够策划出版一些韩国的精品书, 有这么多围棋少年和 铁杆棋迷,我想销量不至于得不到保证吧!